深圳新聞網2025年2月2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鄒媛)在深圳,無人機穿梭于各個公園站點即時配送、直升機暢游大灣區載人通勤,低空經濟正如雨后春筍般茁壯成長;自動駕駛小巴從高鐵站開出、無人配送車試點運營,智能網聯汽車“越跑越快”;AI賦能創新藥研發、百億產品千億管線落地,生物醫藥產業穩步向上……
產業向新,發展提質的背后,是深圳更加注重產業生態建設,全方位深層次打造高水平營商環境,為經營主體賦能,為產業發展護航。深圳正從生產、銷售、科技、服務等多維度,努力成為要素資源最集中、獲取要素最便利的領先城市,確保在深企業能夠以最便捷最順暢的方式觸達所需資源,營造應有盡有、高效便捷、單方面突出、綜合優勢更強的產業生態。
政策迭代落地 優化發展做“加法”
產業生態的構建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重要標尺,直接決定著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在深圳,每28.5秒,就可生產一部智能手機;每60秒,就有一輛新能源汽車下線。
深圳“速度”的造就得益于產業鏈的協同配套能力。深圳不僅是全球工業種類最齊全、配套最完善的城市之一,金融、商貿、物流等服務業發展水平也領先全國。深圳企業可以在1.5小時路程內,找到從產品研發、設計、做出樣品再到批量生產的全鏈條產業配套,1周內可完成從產品原型到產品再到小批量生產的過程,通過海港、空港等樞紐發往全國、走向世界。
近年來,深圳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和對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標準的思路,迭代推出千余條改革舉措,為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全球高端要素不斷匯聚提供更好保障和支撐。2024年全年新增經營主體56萬戶,總數超440萬戶,總量和創業密度穩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境內外上市公司達57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5萬家、專精特新企業達1.08萬家,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創新企業開天辟地、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出臺全國首部區域性投資者保護條例,對前海投資者權益保護體系進行頂層設計;實施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為打造低空經濟產業集群,搶抓低空經濟新藍海,提供有力法律保障;率先為智能網聯汽車立法,出臺《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推出國內數據領域首部基礎性、綜合性立法,率先提出“數據權益”概念……深圳在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細胞和基因、低空經濟等產業領域,制定出臺全國首創性地方法規,為新經濟新業態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完善資源要素 服務提質做“乘法”
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消費級無人機、全屋智能等“深圳制造”在全國全球“叫好又叫座”,深圳為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廣打造出更加開放的環境;“產供銷、內外貿、上下游、資金流”一體化發展,深圳分領域分主題常態化開展產銷對接專項活動,助力民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深圳奧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商務副總監隨宇聲對此深有體會,“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公司也積極為開拓國際市場做準備。參加對接活動,讓我們對海外需求和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增強了我們布局國際的信心。”
搭架子、匯資源、拓渠道、聚合力,深圳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聚焦經營主體需求,圍繞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要素配置、政務服務等重點領域積極施策,市場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近年來,深圳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出臺制造業降成本20條等系列政策措施,致力為各類經營主體提供便捷、齊全、性價比高的要素資源。
“沒有復雜流程,我們在手機上全流程操作,不需要提供一大堆合同、發票、納稅記錄以及社保繳費等,通過實時法人驗證后,基本上一個小時內就能匹配出結果。”創馳智能工業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何劍光告訴記者,作為一家泛半導體領域內自動化設備廠家,上下游賬期不對應讓他們經常面臨資金的壓力。“‘小微通’上線后,我們立馬試了試,沒想到當天下午就通過審批,拿到了300萬元的信用貸款額度。”
便捷高效的背后,是深圳充分發揮地方征信平臺的數據+技術優勢,推出“個體通”“小微通”等系列征信產品,通過平臺已歸集的政務和商業數據,建立健全民營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和增信制度,推動更多精準惠企政策和專屬金融服務直達個體小微經營主體,助力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