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3日開市至昨日,A股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現搶眼。除開盤首日暴跌,其他時間大盤連續反彈,或價量平穩,創業板指數甚至創出2017年以來新高。
2月15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A股市場經受住了疫情沖擊的嚴峻考驗,目前市場已經基本回歸常態化運行。
據閻慶民介紹,應對“抗疫”,證監會采取了不少手段,包括支持股票質押展期,對融資融券不強制平倉,延長客戶補充擔保品時間等。當前股票質押業務規模穩中有降,場內股票質押融資余額8800億元,較峰值時下降45%以上,全市場的融資融券余額大約1.05萬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2.13%。上述業務風險總體可控。
閻慶民說,決定2月3日正常開市,是對市場規律和交易規則的尊重,也體現了監管者的使命和擔當。開市以來,市場自我調節功能有效發揮,投資者交易順暢,市場預期總體趨穩,目前市場已經基本回歸常態化運行。
市場對A股走勢預期比較平衡,其中,北向資金繼續扮演“多頭”。
春節后首個交易日恐慌引發的市場大跌中,北向資金逆勢流入181.89億元,又一次成功“抄底”A股。截至目前,節后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入超過400億元。
一些外資機構也表達對疫情的觀點。摩根士丹利表示,經濟回升只是遲到,而不會缺席。這場病疫對一季度經濟造成的影響可能在0.5~1.5個百分點之間。盡管初期可能對經濟的影響較大,但隨后的二季度、下半年復蘇可能也會更迅速。
2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1月通脹數據,1月CPI環比上漲1.4%,同比大幅上升至5.4%,創下2011年10月以來新高,遠超市場預期。而疫情帶來短期經濟下行壓力,并帶動工業品價格回落。整體來說,短期物價或繼續分化,CPI高位和PPI低位的時間或拉長。
在此情況下,財政貨幣政策走向,降稅減費力度,以及各地房地產調控力度等都可能發生變化,對A股走勢產生直接影響。(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