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15日訊(記者 胡津瑋 通訊員 王澤勛)隨著深港合作的不斷深化,位于深圳市福田區的新皇崗口岸將成為串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樞紐。近日,記者從深圳市建筑工務署獲悉,新皇崗口岸聯檢大樓項目憑借其創新的智能建造技術,在2024年住建部智能建造大賽中榮獲一類成果獎。
新皇崗口岸聯檢大樓項目地處福田區百合三路以南、福田南路以西的原皇崗口岸旅檢區,占地約8.7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68.98萬平方米,由深圳市建筑工務署組織建設。其設計意象為“灣區基石、國之重器”,象征著深港合作的堅實基礎。在建筑技術上,項目展現了多項創新成果,包括焊接技術的突破和激光除銹技術的應用。
據深圳市建筑工務署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分配了8臺焊接機器人和2臺激光除銹機器人完成2000噸鋼構件的焊接任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柔性焊接機器人專為復雜鋼結構設計,焊接效率是人工的3倍,誤差控制在1毫米內,探傷合格率近100%。
激光除銹技術解決了傳統除銹方法效率低下和粉塵污染的問題,共有兩款機器人。高功率激光除銹機器人采用1080納米波長激光,除銹寬度可調,掃描速度達到15米/秒,實現了無塵、零污染的施工環境。便攜式激光除銹機器人則以其輕便和高效,成為鋼結構維護的“全能選手”,其脈沖激光技術可搭配12套智能參數,以適應多材質、多場景除銹需求,除銹效率是角磨機的2.1倍。
此外,新皇崗口岸聯檢大樓項目還采用了基于SLAM+AI算法的立體作戰指揮系統,包括移動智慧桿、AR鷹眼系統、無人機戰隊和360度全景巡檢等技術,實現了施工現場的實時監控和遠程巡檢與調度指揮,提高施工管理效率,確保工地安全和質量管控的透明化。
例如AR鷹眼系統實時監控施工進度與交通流線,傳遞交通指令可從原來的5分鐘縮短至30秒;360度全景巡檢可自動匹配現場360度影像與設計圖紙,隱患自動標注,整改進度實時追蹤,一站式解決施工記錄混亂、資料交付延遲、隱患整改拖沓等問題。
目前,新皇崗口岸聯檢大樓項目正如火如荼推進建設,其通過“垂直疊加、高度復合”策略重構出入境大廳層、過境與非過境車輛層。新皇崗口岸投入使用后,將由原來的“兩地兩檢”變成“一地兩檢”,通關時間將由原來的20分鐘縮短至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