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深圳對外發布了《深圳市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若干措施》。該措施圍繞擴大“六稅兩費”減征范圍、減免“房土兩稅”、緩繳或減免社會保險費等30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措施,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全力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
該措施發布之后,深圳衛視主持人何嘉琪連線采訪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圍繞深圳加緊出臺助企紓困一攬子政策有哪些針對性、對深圳未來內生動力增長有何作用、深圳要如何用精準防控來保證穩增長等問題進行了解讀。
深圳衛視主持人 何嘉琪:
深圳近日推出了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還有穩住就業的系列政策。您所看到的這些措施有哪些針對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
今年中國經濟的主題詞是穩增長,那么穩增長的重點就是穩住受新冠影響比較大的這些經濟領域。影響最大的還是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的一些困難行業。那么生產性服務業的困難行業主要還包括運輸、倉儲、物流等行業,生活性服務業主要包括餐飲、住宿、旅游等行業。
個體工商戶和中小微企業核心的問題還涉及到就業和民生。因此,怎么能夠穩市場主體、穩就業和穩民生,我覺得對深圳這次的助企紓困,就是要幫助企業解除困難,扶他們一把。
(深圳衛視主持人何嘉琪連線張燕生)
何嘉琪:
如何看待深圳這次助企紓困的政策布局,這將對深圳未來內生動力增長起到什么作用?
張燕生:
我認為對深圳來講,要實現長期發展,尤其是像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能夠成為驅動深圳下一步發展的重要動力。深圳未來的長期增長動力,比如說打造“世界大腦”,就需要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企業家和專業人員能夠比較自由地往來于深圳和世界。那么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這些方面,我覺得互聯互通是非常關鍵的。
何嘉琪: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您認為下一步深圳要如何用精準防控來促進穩增長?
張燕生:
既然是深圳和香港共同承擔了中國進入世界,世界觀察中國的窗口和橋梁的角色,在這種情況下,深圳的國際化程度高,就意味著跟世界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的互聯互通的這種需求就非常的大。未來,深圳要持續發力探索出讓中國和國際社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進行正常交往的模式。
(原標題《深圳這個舉措,為何對中國及世界都意義重要?張燕生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