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大媽”戰疫團:防疫一線上飄起的“夕陽紅”
中新網吉林6月4日電 對長江社區來說,梁弘敏提供的經驗和勞動至關重要。早上8點鐘,64歲的她準時出現在小區門口,戴好紅袖標和口罩,她的防疫志愿工作即將開始。
卡點志愿者和社區人員都熟悉梁弘敏,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她已經累計工作60多天。測溫、掃碼、登記、動態排查,她掌握每項工作的流程和要領,“核驗健康碼的APP被我設置在最好打開的位置上。”如果剛上崗的年輕志愿者不熟悉業務,梁弘敏是耐心的老師。
梁弘敏定時“打卡”的長江社區隸屬于吉林市豐滿區。截至6月3日24時,吉林市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48例,梁弘敏所在的豐滿區風險等級為高風險,防疫形勢嚴峻。豐滿區組織成立了500余支以老黨員為主的巡邏隊,成員多為女性。配合社區投入到營業場所排查關停、防護消殺、政策宣傳等工作。
實際上,梁弘敏比其他老黨員更早進入了抗疫狀態。她有36年黨齡,也有在工廠、社區工作的經歷,“與人打交道和行政工作比較有經驗。”
早在疫情未出現前,她便與70歲的朱鳳云輔助社區網格員工作,幫忙清理小區野廣告、張貼宣傳畫報及義務巡邏。疫情發生后,梁弘敏便主動到社區報到,與社區工作人員排班站崗。
眼下,防疫卡點已交給年輕人,梁弘敏與7名老黨員負責對長江社區內各超市、店鋪進行巡回監督檢查。經過每個店鋪,她都要上去拽一下門鎖,確保里面無人營業。
泰山街道公園社區的楊秀芬相信集體的力量。由她擔任隊長的巡邏隊,成員保持在10名左右。“別看隊長只有56歲,但是有人格魅力,我們都愛聽她的。”62歲的隊員馬麗芬來說。
公園社區只有兩名男性工作人員,防疫攻堅戰人手不足,楊秀芬和隊伍及時“入駐”社區。她們與工作人員不分彼此,給隔離人員投遞生活物資、排查、卡點執勤,她們和社區一起完成。
臨到中午休息,大部分隊員在社區辦公室待命,“有什么突發事件,我們可以馬上出發。”楊秀芬說。而她也會照顧隊員的感受,當拍攝集體工作照時,她總是把“C位”讓給其他人。楊秀芬認為,“老黨員同樣可以發出光和熱。”
在遠離城區的旺起鎮豐滿屯民主村,老黨員巡邏隊是疫情的最后一道防線。民主村是一個擁有15個社的大村,各社分布零散,老黨員們按照就近原則成立巡邏隊,對各村的小賣店營業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村屯聚集人員進行勸阻。
每天8個小時的巡邏,56歲的沙艷梅從未缺席。“我看到新聞,說舒蘭‘降級’了,我希望每天都能有這樣的好消息,疫情快點過去,大家都回到正常生活。”她說。(石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