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的高科技企業陸續復工復產。面對疫情帶來的復工復產挑戰,這些深圳企業“科技范”十足,加強“管理+科技”應用開發,強化企業數字化運營能力,這些創新措施,既能規避復工復產可能發生防疫的風險,也為企業現代化管理升級積極探路。
數字化運營,是高科技企業的強項,也符合高科技企業業務的特點。一方面,高科技企業本身的技術能力強,創新氛圍好,是開發數字化運營工具的一把好手。例如華為,就是物聯網技術的領軍者,已經在為全球各行業企業設計物聯網運行方案,面對疫情,自身園區的防疫管理自然就成為了最新技術的“練兵場”。另一方面,高科技企業核心業務是智力密集型的,沒有太強的剛性工作時間和地點要求。事實上,深圳不少高科技企業,為應對春節期間上漲的網絡通訊、網絡購物、網絡娛樂等需求,已經采取了更靈活的工時策略與工作模式,保障業務正常運轉。根據行業特點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適當采取彈性工時、遠程辦公,能夠進一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升企業工作效率,何樂而不為?
疫情為企業正常運轉帶來的種種麻煩,是高科技企業面前的“灰犀牛”。學習克服不同時區、地域和員工更加豐富的生活方式等對企業管理和運營的干擾,本就是現代高科技企業管理者的必修課。突如其來的疫情放大了企業工作流程上時間和空間的不統一,但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和企業自身的發展,都要求高科技企業具備“全息作戰”的能力。企業唯有與時俱進,不斷通過技術、工作機制、流程創新,形成“24小時乘7天”實時響應的全息作戰能力,才能在競爭中獲得優勢。
“凡打不倒我的,必使我更強大。”確保防疫抗疫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是挑戰、也是企業跳出舒適區的機會。化解風險的能力,就是企業硬實力,歷經風雨、迎難而上,深圳企業必定能更強。
■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