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香港創業者說,以前深圳人都夢想著去香港討生活,現在的香港青年都希望來深圳謀發展。
有深圳義工說,當年深圳只有19名熱心青年組成的義工隊伍,如今已經有165萬名注冊義工在這里為愛行動。
有建筑設計師說,曾經人口不足3萬人的深圳,現在已經成為了人口超過2000萬人的超級城市。
圖片來源:央視網
在央媒播出引發廣泛討論的《人民記憶:70年70城》系列視頻中,深圳各行業代表人物娓娓道來特區這數十年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一個邊陲農業小鎮成長為如今的國際化大都市,從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轉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根耀眼標桿。
短短70年,中國從積貧積弱到生機勃勃,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在今天,中國已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由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國內2018年度生產總值GDP超過了90萬億元。我們時刻銘記著,新中國經歷多年的現代化道路探索,為深圳等一眾城市提供了正確的發展道路和前進方向,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后盾,為全國人民、為深圳人民帶來了發展的機遇,帶來了獲得感幸福感滿滿的生活。
同樣70年,深圳從一張白紙,到今天日均新設企業超過1200家,創業者平均36歲,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有如雨后春筍般不斷破土而出。2018年,深圳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GDP占比達到65%,有效發明專利數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位。窺一斑而見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為新中國創造了一項項經濟奇跡,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速度”。
“深圳每一步都踩在了點上。”回首過去,深圳的每一次前進方向都跟緊隨國家戰略布局,堅定地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從而造就了一個個“深圳奇跡”。1995年,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目標。在這“九五”計劃期間,深圳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全面調整優化經濟布局,制定前瞻性的產業規劃,搶占高端制造新高地;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來襲,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大產業化、商業化和規模化應用力度,同年深圳先后出臺實施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2019年,中央接連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深圳積極響應,摩拳擦掌,多措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
民以國為傲,國因我而強。新中國成立70年,改革開放再出發,深圳必將秉持“開拓創新”的深圳精神,深圳人民也將持續拼搏奮斗,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立好新時期城市標桿,向世界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新成就。(林婕 黃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