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釉三彩山子。
三彩胡人俑。
邢窯席紋黃釉大執壺。展品均為難得一見的文物珍品
“始以武功一海內,終以文德懷遠人”,自公元前202年始,至907年終,共計1109年。這段漫長歷史中,漢與唐占了近700年,一直以來學界描述這一階段多稱其為“漢唐”,更有學者稱此時期為“黃金時代”。大唐的物質文化和典章制度成為當時亞洲各國夢寐以求的向往,并影響著整個亞洲大陸乃至世界的新文明。
此次展覽濃縮了千年前大唐器用悠長的歷史。其中許多展品堪為至寶,是難得一見的文物珍品,生動活潑地展現了那個輝煌時代的側影。從市井生活,人文風貌的剪影中投射出大唐恢弘的國家榮耀。
唐代中土墓葬中出土的身挎半球形皮囊的三彩胡人俑,唐代中土的青銅瓶上伊斯蘭風格的凸珠紋鐫刻,唐代流行的飲酒器皿中地中海沿岸器型的高腳杯,于古絲綢之路沿線出土的開元通寶與貴霜金幣、薩珊銀幣……這些展品無聲地勾勒出一幅古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畫卷。
古絲路映現“人類命運共同體”
展廳中央右手邊的點式展柜中,一尊三彩胡人俑右手握拳上舉,左手握拳前伸,梳著典型的西域人的發型。閻焰介紹,該人物有可能是和駱駝、馬組成的“牽持俑”,而從左側腰后部掛籃彩半球形皮囊看,該人物可能是“胡商”,這種俑常見于中唐之前的墓葬。
另一個展柜中,鋒利的鐵環首直刃刀在燈光下光彩熠熠。閻焰告訴深圳晚報記者,與今天一樣,商路的穩定需要維護,唐軍對絲綢之路的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展場中,一件名為“白釉籃彩刻畫人物圖罐”格外突出,白釉整潔,而其上卻淋灑著許多藍釉斑點裝飾。據介紹,這種藍色不是源自中土,而是來自西域,唐三彩中的藍色也是如此。
閻焰說:外來元素出現在中國器物上,中國陶瓷等制品遠銷海外,文明融合、藝術融通中,古代絲綢之路映現了連結成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帶來的空前繁榮和商業自由,而唐代中國之所以可以成為“世界工廠”,支撐在背后的是高超的工業技術和強大的國力。
在開幕式后舉行的專家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文物歷史專家對該展的展品質量、布展思路、呈現形式以及兩個城市的合作機制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專家們認為,這些6至10世紀間的珍貴文物,從文明融合,藝術融通的文化表達中映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帶來的空前繁榮和商業自由。(記者 楊端端)